科学发展做示范 量质并举当龙头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南通开发区”)已实现了从对外开放“试验田”到“主阵地”、从偏僻江边小镇到现代化综合功能新区的华丽转变,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先后获得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发展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国字号”荣誉或称号,已成为上海一小时经济圈重要的产业发展高地、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开发区之一。
一、综合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知名企业纷至沓来。2021年,南通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2.41亿元,同比增长9%,总量是2012年的2.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9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574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45倍、2.1倍;2012-2021年GDP年均增长9.9%,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超6亿美元。2021年,该开发区以占南通市1.51%的国土面积和4.3%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占全市7.6%的GDP、11.4%的地方财政收入、16.8%的外贸进出口额和19.4%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在全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名列前茅。日本的东丽、帝人、宝理、三菱丽阳、DIC、伊藤忠、丸红、王子制纸,英国的捷利康化学,美国的ITT、瑞利、帝高纳,法国的液化空气,新加坡的三德集团,台湾的合成橡胶等27个世界近百家500强企业和一批知名公司纷纷落户南通经开区。江苏王子项目总投资额19.54亿美元,注册资本金9.11亿美元,是王子制纸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日本有史以来对华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
二、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集聚效应充分显现。近年来,南通开发区打造“能达无忧办”项目服务品牌,全面整合招商资源,构建“4+2”招商体系,形成“赛马制”招商格局。建立项目质量评估机制,加强源头把关,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从严实绩考核。积极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形成新经济增长点,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迅猛发展。2012-2021年,南通开发区年均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30个,包括百亿级星源材质项目,以及晟斯医药、中兴新锂电池隔膜、银河航天、上海电气国轩、日本虎牌、新松机器人、维业达柔性触控屏等逾100个超20亿元项目成功落户,在近三年全市产业项目建设考评中季季“扛红旗”。“3550”、企业信用承诺不再审批等改革纵深推进,在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中列第17位、全省第5位,能达商务区获评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园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开放水平显著提高。近十年来,南通开发区积极推进创新发展,2021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39亿元,同比增长38.6%,增幅位居全市前列。累计获批高新技术企业255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全区创新载体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创业外包中心、众创空间、智慧园等载体在孵企业超300家,国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200多个。中天科技深海光电复合缆技术研发获国家“863”计划立项支持;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高精度深水抛石整平船“津平一号”动力定位推进器填补国内空白;惠生重工承接研发建设世界首座浮式LNG设备;联亚药业140多个产品获美国FDA批准;伊士生物体外诊断试剂30多项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注册;建成全球规模最大首套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成套工艺装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纸浆的中水回用工业化应用。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9个。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床上用品分技术委员会成功落户。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2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5件,均列全市第一。IPO上市企业累计达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5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6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南通综保区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经验全国推广,通海港区开港运营。
四、“金南翼”形象品质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近10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和城建投资超200亿元,总长2.2公里的沿江生态景观带示范段、总面积23公顷的洪港滨江生态园全面建成。大力实施以低效用地整治、沿江空间腾退为主要内容的空间再造行动,截至2021年末,累计签约腾退土地超6000亩,已腾出净地逾3000亩。实施化工园区整合提升,逐步关闭位于长江一公里以内的化工北区,着力推动总投资17.86亿美元的宝泰菱等6家企业南迁。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6万元,是2012年末的2.4倍;优质教育、文化、卫生资源加快集聚南通开发区。先后完成了通盛大道、东方大道地面、新开南路、通盛南路、振兴路等一批重点主干道路黑色化改造。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东方中学、天星湖中学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新建宋庆龄幼儿园、中兴街道幼儿园、能达小学、星湖小学,扩建小海小学、天星湖中学。星湖101特色商业街区、世茂广场部分开业、日本永旺等商业设施运行良好,能达商务区作为南通开发区核心区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五、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南通开发区着眼于提高要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着力激发市场主体的自身活力,树立主动为项目、企业服务的意识,构建精干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向重点园区、企业集聚,为企业送政策、配人才、强宣传,对重点企业安排专人实行“点对点”、“一对一”服务;搭建要素共享与配置平台,加速技术、资本、人才等多种要素的协同配置。始终以“精简、统一、效能”为原则,全力打造国家级开发区最佳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重大技术突破及其转移转化;构建高度集成的行政体制,全面实施“大部门制”机构改革,力求机构精干、办事高效,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深化“不见面”审批、全链条赋权审批改革,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和“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试点,常态化实行“日晨会、周例会、旬督办、月点评”,为项目、企业提供“链接”服务,建立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