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儿童事业蒸蒸日上

2006-05-31 14:41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几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儿童工作的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攻克了儿童发展工作中的难关,切实改善了全省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状况。

  一、儿童事业经费投入增加

  1、教育经费。全省各级政府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2005年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25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2、卫生经费。全省各级卫生主管部门把基础卫生工作作为整个卫生工作的战略重点,通过落实《江苏省2001--2005儿童发展规划》,努力增加投入。2005年全省财政医疗卫生经费支出74.15亿元,增长18.9%。妇幼卫生经费8075万元,增长9.1%;防治防疫经费89714万元,增长48.8%。

  3、计划生育事业费110731万元,增长33.6%。

  二、儿童健康水平提高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江苏省2001--2005儿童发展规划》实施五年来,我省儿童健康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1、加强了孕产期卫生保健,母婴健康得到保障

  提高住院分娩率对保护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十分重要。2005年我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8.98%,比2000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8.85%,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26%。

  孕产妇死亡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孕产妇生活环境、卫生保健服务情况及妇女地位有直接联系。我省孕产妇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0年为28.51/10万,2001年为23.86/10万,2002年为25.44/10万,2003年为23.12/10万,2004年为20.74/10万,2005年为 18.56/10万。2005年比2000年下降了9.95 /10万。我省已实现妇女发展规划提出的2005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5/10万以下的目标。

  2、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死亡率下降

  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我省实施《发展规划》以来,预防接种工作不断得到加强,计划免疫接种率不断提高。2005年我省计划免疫接种率由2001年的96.12%、2002年的96.94%、2003年的96.91%、2004年的96.71%提高到98.27%。卡介苗接种率、脊灰疫苗接种率、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接种率、麻疹疫苗接种率分别为99.37%、99.47%、99.41%和99.07%,前三类接种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了0.27、0.19、0.01个百分点,麻疹疫苗接种率与2000年持平。

  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格检查,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并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及卫生保健指导是一项重要的卫生保健服务措施。通过体检发现儿童是否有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贫血等儿童常见疾病,并及时治疗,保障和增进儿童健康成长。实施《发展规划》以来,我省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得到稳步提高,2005年达到93.75%,比2000年提高了0.88个百分点。

  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中,生存是第一位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居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计算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重要数据,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妇幼保健、预防接种、生存环境变化的结果指标。自实施《发展规划》以来,我省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2000年-2005年我省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1.2‰、10.5‰、8.84‰、8.71‰、8.03‰、6.6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4.61‰、13.4‰、11.34‰、11.25‰、10.14‰、8.56‰。

  三、儿童营养水平提高,体质增强

  加强科学喂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对我省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中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母乳喂养等科学喂养已成为生活水平提高以后我省的喂养时尚,因而,我省儿童营养水平得到提高,体质得到增强。

  1、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下降。2005年我省新生儿低体重发病率为1.49%,比2000年下降0.21个百分点,达到了《发展规划》"2005年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要求。

  2、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2005年我省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0.78%,比2000年下降了0.72个百分点。

  3、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下降。2005年我省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46‰,比2000年下降了4.86个千分点,达到了《发展规划》确定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9‰以下的目标。出生缺陷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新生儿和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先天缺陷儿除部分死亡外,大部分为残疾,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巨大的医疗费用和社会福利开支,造成家庭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影响儿童终生的发展和幸福。

  四、儿童教育成绩显著

  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也是《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全省各级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基础建设,制定和完善了符合江苏儿童素质全面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确保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贯彻落实。在措施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地区差距,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确保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公正和公平。2005年我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初中升学率89.6%,分别比上年提高0.1和5.6个百分点。初中辍学率1.6%,下降22.7%。

  五、加大保护力度,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1、法律保护力度加大。一是严格禁止使用童工。多年来,全省各级职能部门加强对企业用工、个人雇工的管理和监督,发现使用童工,及时查处,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惩处。通过整顿,基本消除了童工现象。二是严厉打击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对涉案少年儿童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相互配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依法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程序和方式。2005年全省有少年法庭47个,专门负责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援助机构121个,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儿童2175人。

  2、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明显改善。

  农村饮用水卫生是影响农民健康最主要的卫生问题之一。不卫生的饮用水可以传播数十种肠道传染病,是一个导致儿童腹泻和营养比良等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饮水卫生的好坏,对我省妇女发展规划目标中各项妇幼卫生关键性指标的实现均有制约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农村改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改水受益率由2000年的93.6%上升到2005年的99.0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也由2000年的75.0%上升到2005年的96.7%;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2005年达到53.9%,比2000年提高24.4个百分点;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6.5%,比2000年提高37.1个百分点。

  3、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2005年全省报纸出版量24.49万份,比上年增长8.2%;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7%;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6%。2005年全省儿童校外活动场所有1876个,比2000年增加55个;儿童福利机构24个,收养儿童3077人。

 


【打印此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分享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