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比较

2003-08-01 17:37

  今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城市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显著增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创近年来新高。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稳步向好,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上半年,全国按可比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8.2%,江苏及浙江两省增长速度也分别达到13%和12.7%。与此相对应,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经济也普遍呈加快发展态势。各城市中,浙江所辖各市增长幅度相对均衡,最高的嘉兴为15.8%,在15个城市中列第2位,最低的湖州也达到13.5%,在15个城市中列第10位,其余各市分别为舟山增长15.5%、宁波增长14.1%、绍兴增长13.9%、杭州增长13.8%;江苏各市增幅差距相对较大,最高的苏州市增长速度达17.5%,稳居15个城市首位,南通、扬州、泰州三市增长速度同为最低,为13%,在15个城市中仅高于上海,其余各市分别为南京增长14.2%、无锡增长14.1%、常州增13.8%、镇江增长13.4%。上海市增长速度为11.4%,在15个城市中列最后1位。


  --从地方财政收入看 上半年,15个城市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62.8亿元,同比增长34.1%。收入总量列前5位的分别是上海(459.1亿元)、苏州(96.6亿元)、南京(92亿元)、杭州(79亿元)和宁波(70.6亿元),增幅列前5位的分别是扬州(41.2%)、湖州(39.9%)、苏州(39.4%)上海(38.2%)和无锡(37.7%)。


  --从工业经济发展看  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上半年,15个城市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266亿元,其中,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622.3亿元;苏州市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88.9亿元;无锡、杭州、南京、宁波4个城市已超过1000亿元,分别达1491.5亿元、1433.8亿元、1211.5亿元和1187.9亿元;绍兴、常州、南通、嘉兴四市则超过500亿元,分别达842.4亿元、730.3亿元、528.7亿元和525.2亿元,其余各市均在500亿元以下。各市工业增长速度均比去年同期明显加快,增幅最高的是苏州市,达34.6%;最低的是扬州市,为20.9%。增幅在30%以上的城市还有嘉兴(31.8%)、宁波(31.1%)。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受民间投资迅速启动及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良好,总量明显扩大,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进一步提升。上半年,15个城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4537.6亿元,同比增长47.4%。各城市中,投资总量列前5位的分别是上海(1108.8亿元)、苏州(658.4亿元)、南京(388.9亿元)、无锡(379.8亿元)和杭州(347.9亿元),增幅列前5位的分别是无锡(88.9%)、常州(85.9%)、舟山(84.7%)、苏州(83.6%)和南京(77.1%)。


  --从消费品市场看 虽然4月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也遭受了"非典"疫情对消费品市场的冲击,但各地政府积极采取应变措施,努力将"非典"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速。上半年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5.6亿元,同比增长10.9%。从总量看,上海市独占鳌头,完成1083亿元,占整个长三角地区的1/3。总量处于第二层次、超过200亿元的有南京(294.1亿元)、杭州(275.4亿元)、宁波(250.9亿元)、苏州(250亿元)、无锡(234.6亿元)5个城市,这5个城市的总和占到长三角地区的39%,各市总量都超过了15个城市的平均水平(222.3亿元)。其次,超过100亿元的还有南通(157.8亿元)、绍兴(143.6亿元)、常州(135.7亿元)、嘉兴(123.7亿元)4个城市。从增速来看,前三位都被江苏的城市占居,无锡同比增长15.1%,居首位;苏州居第2位,增长14.8%;南京增长13.2%,居第3位。其次,绍兴、常州、舟山分别增长12.3%、12.2%和12%;增幅超过15个城市平均增幅的还有镇江、南通、扬州、泰州。上海、杭州两市增幅最低,同为8.8%。


  --从利用外资看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近年来全国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势头最猛、增长最快的地区,从15个城市中苏浙沪三大板块利用外资趋势看,江苏利用外资总量明显高于浙江,增速略高于浙江,远高于上海。上海市的龙头老大地位受到冲击,已被苏州市取代。上半年,15个城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23.7亿美元,同比增长60.7%,其中,上海为33.4亿美元,同比增长44.5%;江苏8市为71亿美元,同比增长68.9%;浙江6市为19.3亿美元,同比增长63.7%。除上海市外,注册外资实际到帐总量居前5位的还有苏州(35亿美元)、无锡(13.1亿美元)、南京(10.5亿美元)、宁波(8.2亿美元),其他城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则在4亿美元以下。增长幅度超过100%的有南通(220.7%)、舟山(220%)、嘉兴(139%)、扬州(137%)等4个城市,其次为绍兴(85%)。


  --从外贸出口看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这大好环境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大多数城市的出口增速都创下近年来新高。上半年,15个城市共完成外贸出口额598.8亿美元,同比增长47.6%。15个城市中,上海1市出口总量超过200亿美元,达到218.4亿元;苏州1市超过百亿美元,达到128.5亿美元;宁波1市超50亿美元,为54亿美元;另有3个城市超过30亿美元,分别是杭州(48.5亿美元)、南京(34.2亿美元)、无锡(31.8亿美元);出口量在10-20亿美元的有绍兴、常州、嘉兴、南通4个市,分别为18.5亿美元、15.6亿美元、14.8亿美元、14.5亿美元;镇江、扬州、湖州、泰州和舟山5市的出口量则在2.2-5.4亿美元不等。出口增幅超过15市平均增幅的有苏州、绍兴、泰州、宁波和上海5个城市,分别为63.9%、54.0%、52.5%、51.2%和50.5%。


  --从经济开放度看  今年以来,由于长三角地区进出口继续保持高基础上的高增长,利用外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经济开放度全面提高,上半年整个长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度达到105%,其中苏州市名列第一,达201.7%,为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2倍;上海市列第二,为155.2%,也为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1.5倍。但由于苏州、上海两市的进出口总值和利用外资占居了长三角地区的半壁江山,分别占长三角地区的64%和55%,从而提升了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开放度,而其他13市的经济开放度则均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从外贸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国际投资开放度来看,苏州市三项指标均居第一;上海市的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二项指标居第二,国际投资开放度居第4位。


  --从城镇居民收入看 我省苏州市超过浙江湖州,位居第七。各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序依次为:上海7409元,绍兴7290元,宁波7172元,杭州6832元,舟山6719元,嘉兴6542元,苏州6499元,湖州6135元,无锡6055元,常州6017元,南京5131元,南通5024元,镇江4838元,扬州4522元,泰州4360元。十五城市中,收入增幅最高的为苏州17.1%,依次为嘉兴16.3%,无锡15.4%,常州14.9%,镇江14.4%,南通12.0%,杭州11.8%,绍兴10.1%,舟山9.7%,扬州9.2%,南京8.1%,上海8.0%,泰州8.0%,湖州7.2%,宁波4.1%。


【打印此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分享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