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测算,2002年我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前100名县域中,我省占15席,列浙江省之后(26席),与山东并列全国第二。在最发达的前十位强县中,江苏县域显示了强劲的活力,占其六席,其中吴江首次进入前十名。位列前10名的最发达县域分别是广东顺德、广东南海、江苏昆山、江苏张家港、江苏江阴、江苏常熟、浙江萧山、浙江绍兴、江苏太仓、江苏吴江。
表1 前100名县各省分布表
省份 |
县个数 |
省份 |
县个数 |
浙江 |
26 |
四川 |
3 |
江苏 |
15 |
天津 |
2 |
山东 |
15 |
辽宁 |
2 |
广东 |
11 |
新疆 |
2 |
福建 |
6 |
吉林 |
1 |
北京 |
4 |
黑龙江 |
1 |
河北 |
4 |
河南 |
1 |
内蒙古 |
3 |
甘肃 |
1 |
上海 |
3 |
|
|
除六市进入十强外,我省还有九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他们分别是武进区、宜兴市、扬中市、丹阳市、金坛市、靖江市、海门市、溧阳市、通州市。
据了解,本次测评的方法与上年完全相同,仍采用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33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每个指数值的范围界于0到100之间,指数为100代表基期年度(2000年)的最好水平。
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100个发达县域更显活力,百强县发展主要特点是:
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前100名县(市、区)(简称"100个发达县域",下同)分布在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东部地区占了84个县(市、区),比上年增加了2个。县级市和区达79个,比上年增加了8个,表明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城市化进程起着加速推动的作用。2002年100个发达县域的突出表现是:
综合发展水平再创新高。2002年100个发达县域的综合指数平均达到了59.8分,比上年上升了3.7分。分项看。发展水平指数58.7分,比上年上升3.9分;发展活力指数70.7分,比上年上升5.3分,发展潜力指数60分,比上上升1.6分。发展活力指数上升最快,说明发达县域充满生机和活力。
经济实力继续增强。100个发达县域的经济总量在我国县级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增加,影响力逐年增强:总人口占我国全部县域的6.9%,国内生产总值占到全部县域的22.5%;地方财政收入占到27.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到23.7%。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1117元,是全部县域平均水平的3.3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977元,是全部县域的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182元,是全国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从产业结构来看,2002年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0.5%,比其他县域高出18.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成功的产业结构调整为前100名县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投资和出口势头强劲。100个发达县域的33个评价指标中,增长速度排在前面的是投资和出口:人均基建投资额增长40.9%,新增固定资产增长31.3%,出口总额增长38.4%、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39.4%。
社会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在100个发达县域中,每万人中的在校中学生数为693人,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6.6%;每万人中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床,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53%;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13床,比县域平均水平高出68%。
江苏各县名次和全国前十位县市名单
县名 |
综合位次 |
县名 |
综合位次 |
广东省顺德区 |
1 |
江苏省武进区 |
15 |
广东省南海区 |
2 |
江苏省宜兴市 |
18 |
江苏省昆山市 |
3 |
江苏省扬中市 |
30 |
江苏省张家港市 |
4 |
江苏省丹阳市 |
40 |
江苏省江阴市 |
5 |
江苏省金坛市 |
53 |
江苏省常熟市 |
6 |
江苏省靖江市 |
75 |
浙江省萧山区 |
7 |
江苏省海门市 |
81 |
浙江省绍兴县 |
8 |
江苏省溧阳市 |
92 |
江苏省太仓市 |
9 |
江苏省通州市 |
99 |
江苏省吴江市 |
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