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全省农机化发展步伐加快
1999年,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努力加大农机化投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农机作业水平、农机化管理服务水平、农机行政执法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全面完成了江苏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1. 农机装备水平尤其是新型适用高效的农机具大幅度增长
1999年全省各级农机化投入达15亿元,其中超亿元的省辖市有8个,建立农机化发展基金的县(市)达到58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84%。据调查,农民投入已是我省农机化投入的主体,占全省农机化投入的79%,国家财政投入仅占8%。近年来,由于各地农机化发展基金制度的建立、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机化投入的增加、农机信贷消费的兴起,有力地调动了农民投资的积极性,为全省农机化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1999年末全省农业机械原值达134.56亿元,比上年增加12.17亿元,增长9.9%。
1999年末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767.89万千瓦,增长6.7%,每百亩耕地拥有动力37千瓦。全省大中型拖拉机达43489台,比上年增加3645台,增长9.1%,小型拖拉机达86.78万台,比上年增加2.91万台,增长3.5%。
1999年底全省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达8.51万部,比上年增加0.82万部,增长9.5%,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比达1∶1.95;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达148.41万部,比上年增加5.53万部,增长3.7%,小型拖拉机配套比达1∶1.71。
全省稻麦生产收获、播种两大环节的适用机具继续呈快速增长势头。1999年底全省联合收割机达42266台,比上年增加8923台,增长26.8%。其中人民号、久保田等高性能联合收割机达2532台,联合收割机总量继续居全国前列。割晒机为6.6万台,基本与上年持平。
1999年,江苏加大了水稻种植机具的科研开发、技术引进和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的力度,从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28台不同类型的水稻插秧机,在全省16个县(市)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大面积成功,为今后推广水稻机械化栽插打下了基础。目前我省
拥有水稻插秧机1912台,水稻抛秧机1006台。
2. 稻麦生产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1999年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达118.93千公顷,增长42.6%,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达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三麦机播面积达1824.23千公顷,基本与上年持平,三麦播种机械化水平达8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机收水稻面积1043.2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92.44千公顷,增长22.6%,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4%,机收水平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机收三麦面积达1810.55千公顷,增长11%,占三麦种植面积的71%,机收水平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1999年,全省机械化植保面积达4865.3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9%,机械化程度达7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拥有各类秸秆还田机5567台,比上年增加2267台,增长69%,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934.7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21.69千公顷,增长53%。
3. 全省农机管理法制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依照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要求,1999年全省农机部门在全系统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违法责任追究制度,使全省农机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全省进一步加快农机化法制建设,1999年11月8日,省政府第164号令颁布了《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初步形成了我省农机依法管机,依法兴机的新局面,强化了农机部门执法主体地位,使全省农机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4. 农机跨区作业加快了农机服务产业化步伐
农机跨区作业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江苏农机化水平迅速提高和发展的支撑点,也成为全省农民增收的新途径。1999年全省夏秋两季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达2万台次,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532.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10千公顷,增长1.4倍,跨区作业收入达6亿元,使全省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1元,成为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随着农机跨区作业的兴起,基层农机部门主动开展服务,不仅吸引广大机手参加,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深受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挥了农机化管理服务的重要组织作用,大大加快了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步伐。
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法人代表: 陆为农
通讯地址: 南京市北京西路24号
邮政编码: 210024
传真: 025-331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