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检、物流、观光、交通等领域应用陆续开花结果
低空经济,云层之下掘商机

2025-02-21 07:07 来源:新华日报

2月10日,浦口区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西江基地,一片宽阔的草地上,一架无人机缓缓升起飞向空中。与传统无人机不同的是,它身上连着一根长长的线缆,连着放在地上的系留箱。

“现在无人机续航时间很短,普通无人机可能飞一二十分钟就没电了,我们研发的系留无人机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南京伟泽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伟说。系留无人机的主要提升在于供电系统,滞空时间延长至6—8小时,可应用于应急通信、侦察监控等多个领域。

低空无人机物流更是为交通拥堵造成的投递难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无人机物流主要服务于血液运输、生物样本运输、外卖配送等。”江苏天策智诚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彪介绍,该公司已开通“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浦口人民医院”等12条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今年以来又增加4条外卖配送线,并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

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落地,低空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这股浪潮中,江苏乘势“起飞”,打造低空经济的创新高地。

江苏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产业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优渥土壤。在科研条件上,南航、南理工和中国电科十四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科创资源丰富。在技术基础上,江苏在无人机、航空制造等产业领域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为低空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该厅着力强化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工作,主要涉及研究建立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加快建设省级低空飞行服务中心等4个方面。目前,全省已在低空文旅、物流、医疗等多个场景开展相关应用,共批准低空航线324条。

“省飞服中心将于近期投入运行。”江苏航空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江介绍,按照“统一建设、统一运营”原则,省飞服中心将统筹省内各级飞服平台建设运行,实现全省“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套规则、一张网”。

随着低空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成效逐步显现,江苏发布系列政策与规划积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局最新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7年,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运转高效,低空经济发展规模全国领先。到2030年,智能互联、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低空设施网基本建成,覆盖上中下游的特色产业链基本形成,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在江苏各地聚焦低空经济的政策文件中,不仅有宏观的发展目标,还细化了实施方案。2024年,苏州、无锡、南京、扬州、常州相继发布低空经济三年发展规划,到2026年,这5座城市的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总量有望突破1800亿元,再算上镇江、南通、徐州等其他城市的贡献,江苏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则有望突破2000亿元。

一批低空经济项目成功签约,进一步完善了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条,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南京市浦口区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2024年入选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名单,成为江苏省低空经济领域2个试点地区之一。2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浦口区政府签约共建南京浦口低空经济产业园。该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将建设创新研发、试验验证、生产承载、产城融合四大功能区。

2月12日,规模20亿元的江苏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成功签约。该基金将结合无锡产业优势,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投资,重点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

从低空巡检到低空快递,再向低空观光、低空巴士等领域延伸,当这些惠民利民的应用场景陆续开花结果,“天空之城”也将真正从电影走向现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打印此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