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看“强富美高”新实践
江苏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显东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宏伟蓝图,指引江苏全面小康建设,引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十年来,全省人民牢记殷殷嘱托,一笔一画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强”的基础更加稳固
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江苏经济总量由2013年的5.93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2.82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GDP年均增长6.6%,比全国高出0.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稳定在10%以上,较好发挥了全国经济发展“压舱石”作用。江苏人均GDP由2013年的7.28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15.05万元,连续15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比全国平均高出6.11万元。
制造强省建设扎实推进。江苏持续发挥制造业体系完备、基础雄厚的优势,持续发力推动“强链补链延链”,制造业增加值规模提升至4.66万亿元,占经济总量比重达36.3%。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建设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49.9%、41.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数量超过200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4%。
改革创新活力持续释放。江苏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要求,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切实抓好改革任务推进落实,连续五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成为全国首个在册个体工商户破千万的省份;自贸试验区已形成近4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有2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2.45%提升至2023年的3.29%,达到创新型国家中等水平;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24件,约是全国的2倍。
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江苏坚定“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六年保持Ⅱ类,太湖水质藻情达到16年来最好水平。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2023年13个设区市人均GDP最高最低倍差缩小至2.3,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全力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2023年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2.25万亿元,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2.9%,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民生福祉稳步增进,“百姓富”的特征持续彰显
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江苏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2014—2023年,全省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140万人,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10。全力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低于全国;充分发挥经济大省、制造大省优势,在保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稳定在40%以上的同时,全力释放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达46.7%,比2013年提升了8.7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江苏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23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674元,是2013年的2.13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3年的2.34∶1降至2.07∶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消费环境。2023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35491元,是2013年的2倍,恩格尔系数由2013年29.0%降至28.0%,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支出合计占比提升至40.9%。
社会保障网络织密兜牢。江苏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守住兜牢民生底线。2023年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444.4万人、2037.7万人,比2013年末分别增加986.3万人、648.4万人;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3.95万个、卫生技术人员74.3万人,比2013年分别增长27.4%、73.2%。深入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教育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68所,比2013年增加37所,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研究生招生数分别比2013年增加29.7万人、5.6万人。
生态保护加力推进,“环境美”的底色愈发浓厚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江苏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美丽江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3年,江苏PM2.5年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79.6%,连续3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为92.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91%。
产业绿色转型步伐稳健。江苏坚持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3年,规上工业中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比由2013年的27.5%降至23.9%,“新三样”产品出口规模稳居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超1/10。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49家、绿色工业园区3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6家,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由2013年2.38%提升至16.53%。
低碳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江苏坚持提升全民低碳意识,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省高铁运营里程2541公里,位居全国前列;9座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居全国首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二。绿色消费成为首选,截至2023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67万辆,位居全国前列。
文明风尚浸润人心,“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鲜明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江苏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13个设区市和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相继涌现;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成为全国示范样板,新增32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3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机构1.78万个,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新业态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升级。江苏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全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从2013年的9.5万个增长到超32万个,江苏广电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骨干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202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91%,比2013年提高0.34个百分点;全力打造“水韵江苏”品牌,积极创新文旅融合新业态,2023年江苏境内外游客达9.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总收入1.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