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厚德力行耕海图强,奋楫扬帆再启新程​

2022-09-20 08:03 来源:南通市统计局

 厚德力行耕海图强,奋楫扬帆再启新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紧扣争当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富美高新如东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综合实力连上新台阶,财政金融规模不断壮大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十年间,如东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跨越,2013年突破5百亿元,2019年突破1千亿元大关,202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72亿元。2012—2021年,全县GDP年均增长8.7%,分别快于全省、全市1.3和0.3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不断调整优化。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1.8:50.9:37.3调整为2021年的7.5:49.7:42.7,二三产业占比达到92.4%,比2012年提高了4.2百分点。

人均GDP实现突破。全县人均GDP由2012年的5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4万元,年均增长10.2%,比全省、全市水平分别高出0.8万和0.2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2021年跃升至22679美元,突破2万美元,超过世界银行制定的高收入国家收入标准。2021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23万元/人。

财政实力显著增强。全县财政收支规模稳步扩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3个十亿元台阶,由2012年的32亿元增加至69亿元,增长了1.1倍,年均增长8.8%,其中税收收入由2012年的26亿元增加至56亿元,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9.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12年的58亿元增加至146亿元,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10.7 %。

金融存贷款快速增长。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79亿元,比2012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14.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7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1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储蓄存款 11万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62亿元,比2012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19.8%

   二、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增强

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稳固。2021年全县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到1721亿元,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82家,比2012年增加141家,总产值达到1640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3.0%。爱朋医疗、恒辉安防、海力风电先后上市,A股上市公司达到6家,总市值近千亿元。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达1532亿元,同比增长13.7%24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32.4%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改善,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8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5.0%

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安全防护、食品等六大产业的优势产业链实现卓越提升。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457亿元,占GDP比重达35.9%;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9%,高于全省、全市4.4、3.8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6.1个百分点。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543亿元,年均增长9.3%,快于GDP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2021年规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9%和53.5%,以港口物流、黄海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洋口港现代物流园成功创建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如东小洋口旅游度假区获评“中国温泉之乡”

如东县洋口港中石油江苏LING接收站

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先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示范县、省创新型试点县等荣誉称号和奖项,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由2012年11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9亿元,年均增长11.9%,占GDP比重由 2.17%提升至2.45%,2021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185家,比2012年增加 156家。涌现出了一批创新成效突出的企业,中天科技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全国质量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泰禾化工在全球26个国家获得知识产权授权。载体平台能级实现跃升。成功创建安全防护用品、海上风电、高分子材料三大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国家星创天地、省众创社区、省加速器各1家,省众创空间6家;全县省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平台达22家。2021年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7.60件,比2012年增加26件;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6.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

三、城乡协调达到新水平,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21年,全县城镇常住人口为51.86万人,比2012年增长3.9%;城镇化率达58.96%,比2012年提高8.7个百分点。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重要农产品生产和供应稳定,2012年跻身全省首批亩产吨粮县,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21年粮食产量达98万吨,占全市的28.7%,年均增长0.7%;农业机械总动力由201281万千瓦增加到98万千瓦,年均增长2.2%,获评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2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92.8%,比2012年提高10.2个百分点。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2021年,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房屋征收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65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9个,县城建成区新增7平方公里,河东片区建设日趋加快。实施人民路、江海路改造等市政重点项目59个,文体中心、青年公园投入使用,三河六岸主体工程对外开放,鹤鸣公园、三号街区、雨润新文化广场、中骏世界城等项目有序推进。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镇村基础不断夯实。2021年乡村基础建设全面实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成省市特色田园乡村9个、美丽宜居乡村19个,栟茶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建成高标准农田140万亩,创成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大豫镇入选全市唯一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狼山鸡、如东大米等七个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拥有量全市最多。用水普及率、水质综合指标合格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

四、绿色转型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展示更美画卷

人居环境愈发优美。2021年,全县PM2.5浓度均值为24.2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均位列全省第二。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国考、省考以上、市考以上优比例分别达到60%62.5%82.4%国考断面和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消除劣V全县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为好。2021年全县拥有林地面积达40.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4.31%如东湿地被列为全国五大滨海湿地保护区之一,勺嘴鹬保护小区高潮位栖息地建成运行。

如东城区新风貌 依河而栖 枕水而居

向海名片逐步擦亮。深入实施向海发展战略,以风力发电、风电装备制造、LNG接收储运为主的产业格局初具规模,绿色能源板块应税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2018年以来,全县共建成13座海上风电场,建成亚洲最大海上风电群,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2021年末,全县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560万千瓦,占全省风电总装机26.0%。其中,陆上风电77万千瓦,占全省陆上风电总装机7.9%;海上风电483万千瓦,分别占全省、全国海上风电总装机40.8%18.3%

如东(海上欢歌)如东县文化馆李建淮摄 13338838551

五、新发展格局凸显新成效,内外经济循环更加畅通

内需潜力逐步释放。投资总量扩大、结构优化。2012—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4%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8.0%,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强劲、升级加快。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202亿元增加到478亿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0.0%;网络消费增势明显,2021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61.2%;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增长322.5%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县进出口商品总额由201213亿美元增加到202179亿美元,增长了5.1倍,年均增长22.3%。出口商品总额较快增长,由201210亿美元增加到27亿美元,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11.7%

双向开放步伐稳健。2021年,全县实际使用外资4亿美元,同比增长11.6%2012—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数31亿美元。2021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4亿美元;2012-2021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累计数366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累计数75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212万美元,增长36.7%

六、民生福祉获得新改善,共同富裕基础更加厚实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2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26768元增加到54090元,年均增长8.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12156元增加到26435元,年均增长9.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20:1下降到2021年的2.05:1。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12年16734元增加到3004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2012年9309元增加到20094元。2021年全县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2%和29.6%

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2021年全县拥有建制幼儿园 56所(含两个分园),在园幼儿13896人;小学48所,在校生30183人;初中2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1655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10人;普通高中5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所),在校生8952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3234人。如东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保持生均总分、单科均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列。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县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08年上升至8.78年。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441人增加为9365人。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全县文化中心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新建成丁杰艺术馆、康平艺术馆、刘季平少年儿童图书馆并向社会开放。2021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县图书馆蝉联三届国家一级馆并获评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掘港国清寺遗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东民间文化艺术底蕴厚实,源远流长,杂技、舞蹈文艺精品多次荣获国际级、国字号荣誉,如东县先后获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县建成体育公园11个,拥有各类体育场地3255个,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达4.4平方米,居省市前列。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2021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78个,比2012年增加20个;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由2012年的3416人增加到2021年的5230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2年的2832个增加到4183个。2021年省级卫生镇实现全覆盖,全县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2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2012年—2021年新增创业人数14484人,创业培训6133人,小额担保贷款15051万元。

邮电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年末拥有邮政公司1处,邮政支局(所)47处,猫宁物流园1个,其他快递末端网点117个。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3.81亿元,同比增长4.2%;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3.3%。全县光纤宽带用户占固定宽带比重达到100%,全县实现主城区、重点园区及主要节点5G信号全覆盖,农村地区从自然乡镇及周边区域向一般农村区域延伸覆盖。

交通设施日益便捷。随着海洋铁路、临海高等级公路、通洋高速一期、海启高速、启扬高速建成通车,通苏嘉甬铁路如东延伸段、如通苏湖铁路、洋通高速二期、洋吕铁路等规划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139”交通运输体系的加快建设,洋口港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开放,如东完全融入上海、苏南1.5时经济圈,交通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逐步完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突显2021年,公路总里程达到3151公里,比2012年增长26%。新汽车客运站建成启用,镇村公交实现全覆盖,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已经形成。

10年来,美丽的如东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个百年梦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照进现实。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当前及未来,如东处于发展机遇之好、发展优势之强、发展信心之足的前所未有之机遇期,10年的发展昭示我们,惟有党的领导,才能目标明确;惟有奋发图强,才能推进发展;惟有改革创新,才能富民强县;惟有把握机遇,才能再创辉煌。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百万如东人民的不懈奋斗,一个全市跨越发展增长极全省向海战略先导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城强富美高新如东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可以坚信,如东的明天将更加辉煌灿烂。

 



【打印此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分享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