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吴中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勠力同心、奋力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
十年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19.17亿元、年均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08亿元、年均增长9.2%,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0.4%。上市企业增至18家,为2012年末的3.6倍。成功落地41个10亿元(1亿美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2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超20亿美元。吴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十二五”末的110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65亿元,年均增长11.9%,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从“十二五”末的26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24.8亿元,年均增长约9.6%,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107家。
十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八大以来,吴中区产业结构由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及节能环保五大支柱产业,调整为“3+3+3”现代产业体系,其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为三大主导产业,航空航天、智能网联汽车、节能环保为三大战新产业,工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文化旅游为三大特色产业。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吴中区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领域,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形成相关产业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规模499亿元,集聚企业超100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形成了以上市龙头企业为引领,覆盖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终端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规模800亿元,集聚企业超300家;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汇聚了惠氏制药、吴中医药、东瑞制药、药明康德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产业规模达200亿元,集聚企业超140家;航空航天产业集聚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涵盖发动机部附件、机体结构件、各类连接器、内饰、金属材料件、智能物流器具、检验检测服务等领域,实现产业规模58.4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领域,现有吴中静脉产业园、甪直节能环保产业园等园区载体,实现产业规模150亿元;工业互联网方面,建立工业互联网“1+5+N”生态体系,苏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全市首个国家级综合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增至3家。苏州(太湖)软件产业园成功获评省级软件名园第一层次和苏州首个信创先导区。
十年来,创新转型纵深推进。“十八大”以来,全区年度专利授权量增长了633.2%,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了4373.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了17.6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从2.03%提升到3.63%。全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累计获得获得市级以上“专精特新”认定企业44家,其中绿的谐波、精濑光电、瑞可达连接等12家企业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创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2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创建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5家,其中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培育苏州市自主品牌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6家。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72家,其中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9家、市级示范智能车间53家、市级示范智能工厂2家,省级智能工厂实现零的突破,创建星级上云企业369家,其中五星级上云企业8家。绿色发展模式成效凸显,汇川技术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维信电子、金记食品获评省级绿色工厂。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2家、江苏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4家。
十年来,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设立全国首个生态涵养发展绩效评估体系,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整治提升“散乱污”企业5501家。PM2.5平均浓度下降4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升16.4%。全面拆除2.7万亩太湖围网,整治改造6.9万亩养殖渔塘,全面完成长江流域太湖水域禁捕退捕。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连续14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国省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水污染防治工作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充分肯定。获评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全覆盖。金庭镇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2021年,吴中区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实施“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经济总量实现跃升。主要经济指标接连跨上新台阶,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9.17亿元、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08.3亿元、增长10.8%;规上工业产值达2100亿元、增长15.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8.7亿元、增长10%,其中工业投资105亿元、增长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0亿元、增长12%。完成进出口总额90亿美元、增长9.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076亿元、3435亿元,较年初增长7.5%、13.8%,其中支持实体经济贷款余额1107亿元,较年初增长25%。
产业质量持续攀升。截至2021年年末,主导产业支撑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规上产值410亿元、增长15.8%,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实现规上产值745亿元、增长16%,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规模达206亿元、增长44%。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航空航天产业规上产值增长17%,节能环保产业规上产值增长11.1%,百度智能网联汽车成功落户。特色产业亮点纷呈,航天云网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经开区获评苏州首个省级信创先导区;检验检测认证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中检集团·中国计量院创新园开园运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2%,全年接待游客1980万人次、增长23.7%,旅游总收入超300亿元、增长23.2%,金庭镇石公村等3个村获评国家、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后劲能量稳步提升。2021年,开展“重点项目提速年”行动,270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0亿元、增长16.6%,12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前三季度全部实现开工,欧康维视等102个优质项目竣工投产。成立区投资促进中心和科技招商中心,建立“2+3”招商体系,成功承办首届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举办首届工控中国大会、中国(苏州)太湖医药创新大会,全年签约项目195个、投资总额超1900亿元,宁德时代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成功落地。全年实际使用外资5亿美元、增长15.7%。味之香、迈信林、瑞可达、万祥科技4家企业成功上市,2家企业顺利过会,汇川技术、东山精密、科沃斯3家集团公司产值突破百亿元。吴中集团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东山精密入选中国民营企业、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图1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图2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图3 生物医药产业园
图4 吴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