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报》刊文:统计宣传的苏式布局

2013-09-18 13:47 来源:统计宣传处

    917日,《中国信息报》“统计导刊”栏目刊发“统计宣传的苏式布局”一文,主要介绍了江苏省统计局统计宣传工作的开展情况。文章从我局统计宣传的职能定位、机构建设、制度完善、人员配备、工作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介绍,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举措方面不吝笔墨,充分展现出我局统计宣传工作一年多来的成果。

 

【全文链接】

统计宣传的苏式布局

本报记者 王前海 通讯员 施令同/

“不重视统计新闻宣传工作,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统计机构领导者!”2009724日,马建堂履新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不到一年,即亲自参加中国信息报社(贵阳)全国工作会议,并发表了掷地有声、影响深远的讲话。

在接下来的3年里,马建堂局长又亲自参加中国信息报社(武汉)全国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并在成都会议、南宁会议发表书面讲话,多次对统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作出深层次的、递进的表述,对新闻宣传的机构建设、队伍建设、后勤保障等作出明确要求。他强调,统计新闻宣传是国家统计局领导全国统计工作的重要平台,是统计部门沟通内外、媒介社会的重要桥梁,是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是统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统计生产流程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推动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意义十分重大。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为统计新闻宣传部门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努力提高统计新闻宣传工作水平。

马建堂局长的4次讲话,像强劲的东风,吹皱一池又一池统计新闻宣传的春水。

继湖南省统计局成立新闻宣传中心之后,四川省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调查总队)等纷纷成立新闻宣传中心;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湖南调查总队等先后成立了新闻处。他们纷纷把以前分散在局队各处室的宣传职能和宣传资源、信息载体进行系统整合,把张开的五指收拢为一个有力的拳头,并进行系统更新和职能升级,一个全新的统计方面军初步成型。

正是乘着这股东风,江苏省统计局统计宣传处于20128月成立了。她的诞生虽未得风气之先,却起势不凡,立意高远。

编办发文 框定职能

    2012625日,是值得江苏省统计新闻宣传工作者铭记的一天,江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苏编办复[2012]137号文件出笼了!文件决定,对江苏省统计局内设机构进行部分调整,新设统计宣传处。并第一次以省编办的名义,框定了统计宣传处的八大职能:

    组织、管理全省统计宣传工作;

    组织开展统计法规宣讲和统计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

    策划、组织、协调全省重大统计新闻宣传活动;

    组织撰写重大统计新闻宣传材料;

    协调统计公共关系,应对统计舆情事件,开展统计危机管理;

    指导协调地方统计机构新闻宣传工作;

    负责《中国信息报》江苏记者站工作;

    负责统计信息网的管理维护和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以上八项职能,第一项“组织、管理全省统计宣传工作”,从依法行政的角度,确定了统计宣传处对全省统计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地位,政通人和,舞台广阔。

    第五项,“协调统计公共关系,应对统计舆情事件,开展统计危机管理”,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确立了统计宣传在江苏全省的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第七项,“负责《中国信息报》江苏记者站工作”,确立了统计新闻宣传主阵地在江苏的行政认同和市场认同,名正言顺,前景可期。

    像这样贴近统计、关爱宣传的编办文件,记者职业生涯仅见。如果把江苏统计宣传比喻为一盘棋,那么这份文件就是棋盘上决定布局趣向的重要一手。

四同机制 势大力沉

    为了落实省编办文件精神,为发挥八大职能创造条件,江苏省统计局进行了一系列资源整合。一是把分散在办公室、综合处、法规处等全局各处室的统计宣传职能全部集中组合,统一划归统计宣传处,一个出口履行对内对外的宣传任务;二是把全局所有的电子媒体和纸介媒体划归统计宣传处管理,并进行改版、升级,提升性能和宣传水平;三是在省局各处室建立统计宣传联络员队伍,在各市县建立统计宣传员队伍,配合、支持宣传工作;四是健全宣传网络、管理制度及保障机制,为宣传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等方面的保障。

    为了进一步凸显统计宣传的重要地位,江苏省统计局党组推出了势大力沉的“四同机制”:把统计宣传工作纳入总体工作部署中,和其他统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党组书记、局长徐劼强调指出,统计宣传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生产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江苏各级统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四同机制”,高度重视统计宣传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协调、保障,把统计宣传工作放在高处,落在实处,抓出成效,抓出水平。

    好的制度、好的策划,最终要靠有能力、有水平的队伍来执行。为此,江苏统计宣传在布局阶段,着力以提高“四大能力”为内核,以教育培训和实战练兵为手段,打造两支队伍:一是省局各处室联络员队伍,二是各市县统计宣传员队伍。

    徐劼认为,做好宣传工作,需要一批素质高、思想政治坚定、业务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干部来完成。统计宣传队伍至少要具备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把握导向能力。宣传的导向、原则、重点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要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敏锐性,才能保证统计宣传工作有正确的政治导向。

    二是统计业务能力。宣传工作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事统计宣传工作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采编能力、写作能力、概括能力。要加强经常性的业务培训,邀请有关专家来授课,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资源整合能力。要将各方面的资源包括新闻媒体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推动统计宣传工作。

    四是危机管理能力。现在网络传播速度很快,影响面广,这就要考虑如何化解舆情危机、提高判断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处理得当,就有利于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否则有损于统计部门的形象。舆论的应对、危机的处理,要成为提高统计宣传队伍能力培训的重要内容。

危机管理 志存高远

协调统计公共关系,应对统计舆情事件,开展统计危机管理,是统计宣传工作的全新课题,更是对统计宣传工作者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对此,江苏统计人没有观望,没有退缩,更没有逃避,而是主动向前,将这一使命当作布局阶段的“胜负手”。

一是通过各种方式,与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基本做到了实时沟通信息,及时了解公众的关注点,对社会关切的改革内容、意义、数据衔接等问题及时解读。结合不同时期的统计工作重点,以统计常识专栏、数据解读、月度信息等方式,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帮助社会公众正确看待统计改革,帮助用户正确理解和使用统计数据,并引导媒体正确解读,增强统计宣传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除《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苏卫视、江苏广播电台等省级主流媒体外、还与中国网江苏频道、《江苏工人报》、《江苏经济报》、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等媒体建立合作关系。

二是积极与社会公众互动。在局外网开设“局长信箱”、“用户咨询”等栏目,了解社会需求,解答公众疑问。“用户咨询”是一个交互栏目,主要收集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对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是掌握舆情的重要窗口。采用专人负责制,每天定期进行检查,遇有意见,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对数据咨询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把回复时限定为1个工作日,并征询用户对回复的满意率。把用户咨询相对集中的问题在“咨询回音壁”栏目中予以发布。20121-11月,与社会公众互动栏目共收到“局长信箱”来信13封、“用户咨询”问题113个,“依申请公开”来信7封。在局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均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回复,未收到对回复不满意的评价。今年上半年,通过局门户网站一共回复各界咨询、意见、建议91件,满意率100%,其中依申请公开1件,并获得了用户的来函称赞。

三是积极探索创新信息发布机制。除了利用省局的新闻发布会和新闻通气会,统计宣传处还与兄弟部门共同探讨、大胆尝试创新数据发布方式。63日,江苏省统计局首次以公报形式公布了2012年江苏省城镇非私营单位、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统计数据。平均工资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所以引发了较大的影响。《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省广播电台、《江苏经济报》、《江苏工人报》、人民网江苏频道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为做好本次专题发布工作,统计宣传处会同人口处与主流媒体进行了有效沟通,做好各项相关预案,充分发挥了部门宣传联络员的作用。这次不仅公布了相关数据,而且有相关统计指标解释、统计范围说明、行业分类标准,充分“报料”,有效防止了歧义。

四是及时应对统计舆情,加强统计宣传“事后监控”。在加强统筹协调,有效策划重大统计宣传活动的同时,按照“事前有策划、事中有协调、事后有跟踪”的原则,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宣传相关信息,编辑《统计舆情简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统计网站信息安全工作,完善制度,及时应对统计舆情事件,开展统计危机管理。

五是及时总结一年来的实践经验,形成《省统计局应对统计舆情危机预案》,力争做到有章可循,从容应对。目前,这一预案草案已经成文,正在论证之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江苏统计宣传处成立虽然只有一年时间,布局也还没有全部完成,但它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宏大的气魄,高远的趣向,缜密的构思,精妙的手法。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精彩激越的统计宣传中盘战的到来!

 

 


【打印此页】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分享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